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病因一直是世界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一致认为糖尿病是一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尽管糖尿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遗传学、免疫学、病毒学、病理学、内分泌代谢病学等方面综合研究,发现糖尿病是可以通过沙棘改善的。
![](/uploadfile/image/2016092211390299299.png)
沙棘果系落叶灌木或乔木胡颓子科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果实。沙棘是防沙固沙、水土保持的植物,从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阿富汗,到中国、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匈牙利、罗马尼亚、瑞士、德国、法国、英国,再到北部的芬兰、瑞典、挪威等国,沙棘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目前已知全世界有7种11亚种,而中国产7种7亚种,其生长(野生加种植)面积占世界沙棘总面积的90%以上,居各国之首。近年来,中国水利部大力推广种植沙棘,种植面积每年都有一定地提高。
![](/uploadfile/image/20160922114275197519.png)
沙棘在中国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现代生物化学和医学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沙棘不仅是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有机酸的珍贵植物,而且在其果汁和沙棘油中,分别含有190种和106种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消炎、杀菌、止痛和促进组织再生等特殊功效。
我国是沙棘属植物种植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也是最早挖掘沙棘药用价值的国家。早在公元8世纪,藏医名著《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就有用沙棘果治疗肺病和胃病的记载。1977年,沙棘被中国卫生部列入《中国药典》,其作为中国药用植物的地位也由此正式确立。
沙棘果含有多种成分,包括脂肪酸、糖、酸、糖的衍生物、多酚、维生素C、生育酚(维生素E)以及植物甾醇类等成分。研究发现,沙棘果的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中国沙棘果汁(果肉打成的浆状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芬兰沙棘的5倍,因此被称为“维生素C之王”。
近年来,芬兰图尔库大学杨宝茹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沙棘果中含有白雀木醇(也叫白坚木醇),并首次从沙棘果成分中鉴定出肌肉肌醇、甲基肌醇等成分。白雀木醇是沙棘果中的主要甲基肌醇,这也是首次在莓类果实中发现此成分,这项研究成果是沙棘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性进展。白雀木醇是中国沙棘果汁改善血糖,防治糖尿病的活性成分,其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但就目前研究结果而言,完全可以证实沙棘改善2型糖尿病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