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所谓教养,和贫富无关,和文化无关。简单说,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和背景,你都选择了要做更好一点的人。
真正高贵的不是出身,是教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养。
教养,都在看不见的地方,却又时时润物细无声,让每个有心之人感受到舒适和暖意,并且从此传递下去。
沙棘告诉我们,教养是一种尊重,懂得尊重别人,教养是一种慎独,严格自律言行,教养本身就是做人的尊严,无人可以践踏。
教养分解开来,都是身边和手边的小事和细节,做了也不过是举手之劳,并不需要褒奖。
就像沙棘的教养总会被有心之人感受到,并且因此温暖过,于是也学会了用最大的善意和智慧去对待这个世界。
所谓教养,和贫富无关,和文化无关。简单说,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和背景,你都选择了要做更好一点的人。
有教养的人必然是懂得自尊与尊重他人的人,是衣着举止得体、知书达理、做事有分寸的人。
所以,懂得分寸很重要,什么时候出手,以什么方式出手,都会让人有不同的感受,也是考验你的智慧。
在生活中他们就好像阳光,带给人温暖和幸福,相处起来更让人觉得舒服,更能赢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uploadfile/image/20171127112719601960.jpg)
很多人常说,怎样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呢?好像很难。其实也不难,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就看他得意时的姿态。
有的人取得一点小成就,或者一点点虚妄的名声就飘飘然,开始吹嘘自己、看不起其他的人;有的人面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
这样的人,你会觉得他有教养吗?相反沙棘,不管什么时候都保持一颗淡然的心态,什么时候都简简单单。
古来,成功之士大多怀有谦逊之心,比如:不耻下问的孔子、三顾茅庐的刘备、韬光养晦的曾国藩。谦虚谨慎,其实也是一种美德和修养,希望你我都能有。
教养,让你跟别人不一样
教养跟穷富无关。飞法国的头等舱上也有没教养的行为,偏远乡村的田埂上人们也知道礼义廉耻。所谓教养,简单了说,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和背景,都努力做个更好一点的人。
农民工担心自己弄脏了地铁的椅子,席地而坐,是教养;小朋友不小心打破了邻居家的花盆,在门口等了主人一整天就为了说一句“对不起”,是教养;爸爸妈妈从来不在老人和孩子的面前吵架,是教养。
但是,有教养的人,无论对方贵贱,都有着基本礼仪和尊重。
得到别人帮助要真诚道谢,打扰到别人要主动表示歉意,不管对方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就是这样简单。
教养像是万物复苏的春天,给人带来百花齐放的美好享受,又像是高温炎热的夏天,让人感受到火辣辣的热情。如沙棘给我们的美好,值得我们一生去守护。
![](/uploadfile/image/20171127112888028802.jpg)
无微不至的教养,在你不经意间,也能泄露出你的灵魂;在你卑微的时候,也能彰显你的贵族气质。
被称为“中国最后的贵族”的郭婉莹,直到临死前的一天,还要求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穿旗袍。
文革期间,她能弯下高贵的头颅去洗又脏又臭的厕所,但决不允许自己的妆容出现一点马虎,用煤球炉蒸出带有彼得堡风味的西式蛋糕,看书甚至要用镊子翻书页。
毕淑敏说:“教养是细水长流的,具有某种坚定的流向和既定的轨道性。”它是后天养成的品质,但一旦养成,就深植于我们的骨髓。无论在什么时候,展现我们的教养,等于展现我们灵魂的模样。
教养不仅仅是发乎其外、如何待人接物的姿态;实际上是“为己”与“为人”的结合,正如有人总结过的:让别人舒服,让自己不憋屈。沙棘与人健康,给世界绿色,但自己屈于荒漠,却不感到委屈。
当你需要吵吵嚷嚷向别人表现自己的教养之时,其实你已经没什么教养;而当你自信于自己的行为举止,乃至生活方式、应世观念,你无往而不是在表演教养,这就是所谓从心所欲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