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全球约有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危害,陆地荒漠化和干旱地区面积占到全球陆地面积的1/4。由此造成每年耕地损失约达600万公顷,受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个,涉及人口超过10亿,其中1.35亿人面临流离失所的危险,而每年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420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目前,全国仍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
其中,95%以上分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荒漠化依然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防治荒漠迫在眉睫。
寻找防治荒漠化的助手
中国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瘠薄,大部分地区直接栽种乔木难于成活或成小老头树,植被恢复难度很大。在长期的治理荒漠化实践中我们发现,一棵积蓄了2亿年能量的植物正成为防治荒漠化的能手,那就是沙棘。
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沙棘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无论是恶劣的盐碱地,还是荒凉的戈壁滩,沙棘都能适应环境。一般每亩荒地只需栽种120-150棵,4-5年即可成林。沙棘的苗木较小,一般株高在30-50厘米,地径5-8毫米,栽种沙棘的劳动强度不大,一个普通劳力一天可以栽沙棘5-6亩。这对西北地区来讲,能够有效解决地广人少的问题,便于进行大规模种植,快速恢复植被。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
主体防治,一举多得
沙棘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快速的繁殖能力,灌丛茂密。其根系发达,可以有效固氮,能够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创造适宜生存的环境,生长沙棘后的荒地不施任何肥料种植农作物,其产量比一般农田高1倍以上。沙棘连绵成林,在地表上形成一张“毯”,为防治荒漠化建立了一道有效屏障。
地表连绵成林的沙棘,在地下更是形成了一张天然根系“网”络,强有力的深入地下,有效抵御泥沙冲击。一张“根网”,一张“林毯”,不但能够快速恢复植被,而且能够尽快恢复生物链。从而在荒漠化的盐碱地或者戈壁滩为生命撑起了一把“伞”。
防治荒漠化,点亮绿色未来
众人拾柴火焰高,凝聚社会共识,才能点亮绿色未来。绿色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坚持绿色发展必须有绿色资源来支撑。党和政府不断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多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构建北方生态屏障为目标,着力增加沙区林草植被,全面提升防治荒漠化工作水平。
全国的沙棘使者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筑起一道道坚实的绿色健康防线,为千家万户送健康、为祖国生态披绿装!将善的力量用心汇聚,让沙棘点亮绿色、健康的美好未来!